如何陪伴孩子適應父母離異

-
用孩子明白的方式解釋父母離婚
父母可以按孩子的年紀,以簡單、清楚的說話解釋父母離婚的決定。最好父母有共識後,雙方一起向孩子解釋 ,可以同時釐清孩子的疑慮。可以讓孩子明白分開是大人未能好好相處,並不是孩子的問題。也許孩子收到父母離婚消息,也需要時間去消化,給予孩子空間及機會去提出疑問,釋除孩子的疑慮。
-
理解及回應孩子的各種情緒
孩子要面對父母分開,會出現很多不同的情緒;孩子可能會感到內疚、焦慮和不安,甚至未能接受父母離異的事實,而對父母感到憤怒;也可能太過震驚,表面上沒有出現任何反應。如果孩子經歷父母離異所產生的情緒或行為反應,能被父母理解及回應;孩子感到被接納和重視,他們能從混亂中感到安全感。
-
聆聽及接納孩子的想法
孩子對於父母分開會有不同的理解,他們可能會歸咎於自己不好,父母才會離婚。他們可能會對大人的復合抱有期望,不想父母分開;對於年紀較大孩子,對離婚後生活的安排可能會有自己的想法。父母可以聆聽他們的心聲,也明白地讓孩子了解很多事都未必如他們所願;但給予孩子空間去表達,令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。
-
讓孩子知道未來的安排
離異的過程會有很多變動,亦令生活上帶來很多轉變。孩子對於不確定的未來,使他們陷入不安。讓孩子知道父母未來的計劃和生活上的安排,理解父母現時的關係,都可減少孩子的焦慮。生活安排上盡可能做最少的變動,為孩子保持穩定的生活環境和規律。
-
對孩子保證得到父母的愛
讓孩子知道縱然大人分開情不再,但無論如何仍是他們的父母親。父母未來需要繼續合作當孩子永遠的父母。要持續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,保證父母的愛是不變。
-
避免孩子夾在父母的衝突的夾縫中
父母衝突持續,若以孩子為磨心,在子女面前說對方不是,找孩子去評理,又要求子女作「間碟」,偵察對方行為; 或要孩子選邊站,只可以愛父母任何一方 ,都令孩子感到壓力和焦慮。父母之間應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,就子女管教及生活安排上,可以將訊息傳遞,而不需靠孩子作傳聲筒,避免孩子陷入忠誠矛盾之中。
-
穩住自己的情緒去陪伴孩子面對轉變
離婚對父母情感上造成很大的傷害,都會出現很多負面情緒,避免這些情緒轉移在孩子身上。父母情緒不穩,向孩子發洩,或向他們尋求情緒慰,令孩子孩子感到不安和擔憂。有些敏感的孩子察覺父母不開心,會表現得獨立成熟,壓抑自己的需要。父母不要因焦慮和不安,去催促孩子成長,分擔生活上困難,反使孩子感到壓力。讓孩子可以安心做回孩子,按著孩子成長的步伐去陪伴他們適應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