離異對孩子的影響

-
父母的態度
父母如何處理離婚過程中的情緒與衝突,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重大影響。如果父母能以成熟且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,並持續對孩子表達關愛與支持,孩子可能更容易適應新的家庭結構。否則,雙方因子女照顧的權責問題而爭持不下,互不相讓,便很容易令孩子成為「夾心餅」,更會引發他們「左右做人難」的矛盾心情。
-
穩定的生活及成長資源
經濟資源的變化也扮演重要角色。離婚後,由一個家庭拆為兩個家庭會導致雙方的生活成本增加,家庭收入也可能減少,便會可能影響孩子的教育、生活品質以及心理安全感。有些家庭更會因為離婚,孩子的居住環境及生活條件大幅度改變,而令孩子頓感「失去一切」。所以,在離婚的處理上,雙方應盡量維持孩子在原來地方居住及其生活質素。
-
高衝突婚姻
有研究發現,比離婚本身對孩子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的是「長期的婚姻衝突」。如果父母在婚姻期間經常爭吵甚至暴力,離婚反而可能減少孩子的壓力,為他們提供一個更穩定的環境。反之,父母在離婚後或在過程中仍然爭持不下,只會令孩子更加焦慮及無助。
-
家長自身復原力
家長自身的復原能力至關重要。離婚對於父母本身也可能是一個創傷性的壓力事件,如果家長身陷情緒困擾中,或許導致家庭功能失衡。年幼的孩子未必得到妥善照顧,又可能會意識自己要擔起照顧痛苦父母的責任,因而壓抑自己的痛苦感受。然而,一個能快速調整心態、積極面對生活挑戰的父母,能為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,也能更有效地幫助孩子適應變化。故此,家長在最困難階段能得到足夠支援,面對離婚及生活的種種挑戰,也是十分關鍵。
-
社會文化及接納
離婚在華人社會中仍是一個「禁忌」,因為「婚姻失敗」,所以「家醜不出外傳」。雖然社會也逐漸進步及開放,對離婚的接納程度也愈來愈高,仍有家庭受傳統的思想枷鎖,令他們對「離婚」難以啟齒,害怕子女會被標籤為「破碎家庭」。除了家長會感到孤立無援,孩子也因而不敢向人求助,影響自我形象。在我們的個案中,當離異家庭順利過渡,他們也能不畏別人目光,勇於承認「我有兩個家」。即使在離婚家庭中長大,孩子也可以健康自信的成長。